查看原文
其他

拾忆成昆 | 有一种精神叫“沙木拉打”

有态度的中铁青年 中国中铁青年 2021-12-29


12月1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长篇通讯《莽莽成昆出大山》,讲述了三代中铁人青春接力,建设、守护成昆铁路,再筑新成昆的故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筑路、守路、通路、新路,跨越半世纪,老一辈的创举与新一代的奋斗,在祖国的大西南交相辉映


《人民日报》2020年12月14日刊发



时光滑过钢轨思绪飞向远方如今新成昆铁路建设已跨过第四个年头中国中铁隧道局青年们在浸染着铁军先辈汗水和热血的土地上秉承着忠诚的热血诠释着担当的隧魂今天,团团用十个小故事和大家一起“拾”忆肆载成昆之路






·  中国中铁隧道局前身 ·

这支从遥远的抗日战争中走来,经历鲜血和战火洗礼的钢铁队伍,有一个简单的名字——“铁道兵”,而这正是中国中铁隧道局的前身。




在12月14日《人民日报》专题报道《莽莽成昆出大山》之前,今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掘进小相岭”为题对成昆铁路项目进行报道,中国青年网、央广网、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这是成昆铁路项目自今年复工复产以来第二次获得《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报道

《人民日报》2020年5月3日刊发






50多年前,一群建设者进驻大凉山喜德县修建成昆铁路,挑战国际公认的“修路禁区”沙木拉打隧道。2016年,这些建设者的后辈们再次来到此地,承担了成昆铁路复线项目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为传承父辈精神,2017年3月29日,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组织开展“重返沙木拉打”活动暨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并沉痛缅怀为隧道建设献出生命的先烈们。




2018年7月6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登了《这项工程曾让世界认为不可能,  祖孙接力继续干,半个世纪的青春接力》一文,中国青年网、人民网、人民政协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工业网、网易、新浪、凤凰网等各大新闻网站先后转发…《青年观察家》、《中青在线》推出《当年一公里牺牲50人,祖孙扎根凉山接力“挖”隧道!》纪录片,对祖孙二人扎根新老成昆铁路建设进行了深度报道。


《中国青年报》2018年7月6日刊发





青春无悔战成昆

自4年前小相岭隧道动工,90后郑冬冬就一直奋战在这里。从市政工程工地,转战到大凉山腹地修隧道,工作、生活环境大变,他有过不适应。但去年面对去城区施工的机会时,他却选择了继续坚守——这里有他爷爷郑守礼的青春足迹,老人也是沙木拉打隧道建设者。

想念孙子的郑守礼,3年前重返故地,那是他第一次搭乘成昆列车。半个世纪前,在成昆铁路修好后,尚未通车之时,郑守礼便被调去修枝柳铁路。

在沙马拉打烈士陵园,郑守礼反复触摸着战友的墓碑,热泪纵横:“战成昆时,施工主要靠肩挑背扛,连工作服、雨靴都是三班制共用,谁上班谁穿。”抚今追昔,郑守礼叮嘱孙子:“现在条件好了,你们更得好好干。”

如今施工条件今非昔比:“勘测用上无人机,钻孔有三臂全电脑凿岩台车……但掘进隧道,无论机械设备多先进,冲在最前面的往往还是人。”郑冬冬深有感触。

小相岭隧道洞里大量涌水的那段时间,作为项目部调度主任的郑冬冬和年轻的同事们,几乎泡在水里工作,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为节省时间连午饭也在洞里解决。“争分夺秒,只为早日打通。”项目工程部部长邰鹤说,“唱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就要干最难的,交最好的。”

“零缺陷、零失误、零安全事故”则是“90后”质检工程师何亚涛坚持的建设质量标准,“我们要向大凉山交一份合格答卷,为后期运营打好坚实基础。”

正向前掘进的小相岭隧道深处,粉尘扑面,气味刺鼻,暗河在脚下涌流,凿岩机械“突突突”的高分贝,震荡耳膜……常年工作于此的郑冬冬,沉淀出自己的思考:“当一个青年选择将青春与国家连在一起,生命才有精神坐标。”




专家曾说:“(老成昆铁路的修建)至少推动中国的铁路工程技术进步了半个世纪,不是跨越,不是跳跃,是飞跃。”它至少影响和改变了西南地区2000万人的命运,使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50年。成昆铁路与贵昆、川黔、成渝铁路相连,构成了西南环状路网,并有宝成、湘黔、黔桂三条通往西北、中南、华南的通道,彻底改变了建国前西南几乎没有像样铁路的历史。

老成昆铁路自通车运营伊始如今已超过50多个年头,作为西南地区的交通大动脉,老成昆铁路的设计建设标准偏低,为单线双向运行,沿途仍是地震、泥石流、洪水等多种地质灾害频发路段,短短的1100km需要18个小时,在“高铁齐飞”的新时代,老成昆整体铁路运力已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运营需求,成为现代版的“蜀道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50余年后的今天,为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服务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老成昆铁路沙木拉打隧道建设者的后辈们重返成昆。

2016年4月26日,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扩能改造工程全线开工建设,成都至昆明铁路里程将缩短至900千米左右,成都至昆明列车全程耗时将从18小时压缩至6小时左右。将极大地提高攀西地区运输服务能力,大大缩短与成都、昆明的距离,促进沿线资源开发和产业布局,加快西昌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对全市乃至凉山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兵贵神速”是中铁人一直以来的理念,时间就是效率,进度就是效益。

接到通知第二天一早,中国中铁隧道局一处副总经理兼成昆项目指挥长杨文军带着项目常务副指挥长张瑞明一道驱车前往成昆公司对接工作,项目书记带领项目及分部主要人员即刻奔赴现场——越西县,随即投入到现场查勘,与地方政府进行工作对接;第三天公司各系统部门齐聚越西县共同为成昆铁路开工建设进行现场办公;第四天启动越西一分部便道、临建场地征地工作,随即破土动工,平整场地,修建便道;第五天,时任中国中铁隧道局一处总经理、现中国中铁隧道局副总经理易国良奔赴现场,对整个线路踏勘,召开现场办公会,解决动工以来发生的问题。

业主和地方政府相关领导,面对成昆项目如此快的推进速度大声惊呼:“你们也太快了吧!”在此过程中,一线的员工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让人感动,二分部人事管理员张涛,4月6日赶到成昆,那时她的宝宝生下来不到8个月,才刚刚学会翻身,如今,几个月过去了,打电话回去,家里人说宝宝已经开始长牙了,会叫妈妈了…为了成昆的建设,她缺席了小孩成长过程中本该有的陪伴,说起难免眼中泛泪。

舍小家为大家,讲规矩讲奉献。中铁人以风一般的速度、火一般的激情快速投入到项目建设中,为主体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点此亲启

亲爱的工友们: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想向你们说说我的心里话,也算是对你们的一种表白,我是你们的安全管理员,和你们一起奋斗在施工现场第一线。与你们相依相伴,我们一起相约在小相岭隧道进口,一起在风雨里抗洪抢险,一起同甘共苦战溜塌,一起相伴走过了无数个的日日夜夜,面对超长隧道和工期,我们永不言弃,面对异常复杂的地质难题我们绝不退缩。

我喜欢站在一旁默默地看你们在工作中忙碌的身影,你们挥洒着汗水的笑容是那么的迷人,虽然每天你们穿着脏衣服,手上和脸上都布满了尘土,我依然很喜欢你们,因为你们很真实。每当看到你们因汗水湿透的衣襟,我很是心疼。但是这也更坚定了我对你们许下的诺言:项目施工的安全,是我不懈追求的目标,工友的平安是我为之奋斗的动力。

在我们相处的日子里彼此都有了深厚的感情,有时我会对你们发脾气,因为我看到你们违章,我会很着急,很生气,我希望你们明白我这也是为了你们着想。既然我们相遇在一起,就注定会有剪不断的关系和感情,你们有的人爱我,有的人恨我,有的人烦我,有的人骂我,有的人理解我,有的人不理解我。我想告诉你们,因为我喜欢看你们的笑脸,不喜欢看你们的泪水,我喜欢看你们流汗,不喜欢看你们流血。无论你们怎样对待我,我对你们的爱永远不变,对你们许下的誓言也永远不变,因为只有安全和平安,我们的路才会走得更远。

我再给你们唠叨几句,你们也别烦,你们上班可要多操心,注意好安全……工作可别再违章了,这样很危险……高处作业安全带一定可要系好了、开挖面排危要处理好、临时用电不要乱去动、交通安全一定要重视……一定要遵守项目规章制度规范规程劳动纪律,按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呀……我想对你们说的话太多了,和你们有说不完的话,你们可能觉得除了自己的父母唠叨,就数我唠叨了。我希望能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予你们安全和平安,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会幸福,而你们幸福就是我最大的愿望。你的安全也是给孩子最深沉的爱!


成昆铁路项目安全员 唐科

2019年8月7日





新成昆铁路

“新成昆铁路”峨眉至米易段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和喜德县境内。主要工程包括成昆铁路第一长隧、被誉为新时代的“沙木拉打”的小相岭隧道,隧道全长21.775km,是国家Ⅰ级高风险隧道,也是全线核心控制性工程。



隧道地质条件复杂,最大埋深1350米,Ⅳ、Ⅴ级围岩占全隧的65%,涌水、断层等不良地质占80%以上。有很高的涌(突)水、瓦斯、岩爆、软岩大变形风险。据小相岭隧道施工人员介绍说:这里的土质“无水硬如钢,有水一滩泥”,有些地方像沙土一样绵软,盾构机、凿岩台车这样的大型现代化设备很难派上用场,开挖过程中遇到这种不良地质地段,工人只能像半个世纪前那样,弓着背用铲子一点点开凿,像雕刻工艺品。除以上施工风险外,施工区域地处地壳板块活跃地带,面临着地震、泥石流、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风险。



成昆项目进场四年来,先后克服了瓦斯、大变形、两次突泥涌水等影响,完成了掘进正线14公里,辅助坑道22.8公里,共计36.8公里,占总长度49220m的74.8%;提前1个月实现5个正线、2个平导共7个工作面的同时全工序作业,施工成绩领跑全线。全线各项评比,名列前三、多次第一;历次信誉评价成绩优异,展现了中国中铁隧道局在隧道及地下工程领域的领军风采。





十九大精神学习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历史性盛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带来了信心,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深情寄语青年一代: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唱响新时代主旋律

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成昆铁路峨米段9标青年党员深受鼓舞,在项目党支部的组织下,认真学习、热烈讨论,表达了建设好小相岭隧道的信心和决心,并决定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一封信,表达青年一代将不负重托、不忘初心,用脚踏实地的奋斗唱响新时代主旋律的决心,由李恒亲自执笔,将大家的心路历程工工整整地写成了2页A4纸的书信。2018年1月8日,在项目党组织的指导帮助下,信件通过喜德县邮局顺利寄往北京。



青年一代的担当与忠诚

2018年2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四川凉山地区群众后,在成都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在谈到全社会扶贫合力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前不久的一封来信。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参加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建设的20多名青年党员在来信中说,50多年前,他们很多人的父亲、爷爷参与了成昆铁路难度最大的沙木拉打隧道建设,把天堑变成了通途。今天他们接过前辈的旗帜,承担了新成昆铁路全线最长、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重任,立志使铁路早日成为沿线人民脱贫致富的“加速器”…… 习近平总书记说,他们的来信让我感受到青年一代对祖国和人民的担当和忠诚,读了很欣慰。春节将至,我向他们和向所有奋战在贫困地区重大工程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福。



习近平总书记的慰问让成昆青年火了,在2018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新华社、人民网等各大媒体纷纷以题为“总书记的问候,激励新成昆线青年”的报道进行了全方位报道,省部级以上报道达20余篇,报道在业界引起广泛热议,在全国掀起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忠诚与担当”精神学习的热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来自中国中铁七局海外公司的李松泉更是把“成昆精神”带去了遥远的非洲。他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应中铁青年的讲话,我们应该传承好老成昆精神,不忘初心。”他曾参与修建赞比亚西尔马桥,克服疟疾等疾病,以“坚守”和“忠诚”保证项目的整体施工进度 。“通车典礼上,赞比亚总统满意地对我们说‘CREC,good’,这是我们最激动的时刻。”李松泉说。





“50多年后,中隧人又重返旧地,修建新成昆的小相岭隧道,这不仅是缘分,也是一份传承和责任。”中国中铁隧道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保林表示,谈及中隧人口口相传的“成昆精神”“沙木拉打精神”,于保林认为,这精神首先是要忠于国家忠于党,其次要有闯劲,能够吃苦耐劳、勇于攀登,敢于奉献。他表示,老一辈成昆人的精神正是如今的中铁隧道人需要学习和传承的。



在成昆青年的继承和弘扬下,习近平总书记为成昆精神赋予了“忠诚与担当”的核心内涵。“成昆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是铁军先辈留下了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中铁青年

我们要以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担当

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扎根在施工一线、战斗在扶贫前沿

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打造精品工程、铸就时代丰碑


—END—



校审丨支莞盈

编辑丨廖忠原(中铁上海局)

制图丨郑   睿(中铁上海局)

来源丨中铁隧道局



扫码关注,星标团团  ↓↓

快来关注团团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